本游戏适合18周岁以上玩家进入

心情/ xinqing

游戏如梦

发布时间:2009-03-17 10:25:17

 游戏在我以前的生活中,和吃饭一样普通,很多过去的回忆也是和游戏交汇在一起的。

  感觉初中是最悠闲的时候,没有什么多少作业,没有什么负担,只是重复着这个世界的日出日落。每天的两点一线,没有一点变化,太平静了。顶多礼拜天带着面包去上提高班,然后悠悠的骑车回家。附近也没有场地玩玩篮球,踢足球就更不用说了,平时也就回家看看书打发一下时间,一切都是很平淡的,不过还好可去网吧调剂一下。

  第一次去是因为好奇,虽然接触电脑时间很长,但很少有游戏可玩,顶多打打字。

  后来的我和朋友经常一起去网吧消遣,我这儿上网吧的俗称叫“操机”(操在中文里有很丰富的含义,在这里特指操作),电脑称为“机器”。放学后就有人招呼:“去不去操机?”“废话,你们动作都快一点,否则就没机器了。”这种心照不宣的谈话总是在放学没老师时开头,然后你就能看见一帮男生呼啦拉的冲出去,个个背着书包,谈论着战略对策,一扫上课时的颓废之色。某些人特别喜欢跟人结伴玩RPG的,那就一定要物色同伴了,有些游戏单干是不行的。基本上每个人眼里都闪着光,电脑带来的乐趣是很难用言语表达的,尤其是对我这种生活特别平淡的无聊的人来讲。可惜很少有大人能明白这个缘由,就像他们明白却也从不承认看电视也是浪费时间一样。

  记得网吧总是出现在很多地方,一般都在大街两旁,像开店似的,当然也有特别的,比如在某个超市的仓库门里面,某个居民楼的底层。我总是能发现一些新的网吧,正好换换环境,时常有人交流经验,哪里有好的机器什么人又少的路又近的。基本上网吧的第一特征就是门前停满了自行车,跟卖车行的有一拼,新的山地车到旧的如“老坦克”应有尽有,第二特征就是标牌,气势大的有硕大的霓虹,也有横幅广告牌,小的就一个电脑房标志,或者什么也没有。在那个鼎盛的时期,只要有网吧,方圆半径5公里的都会骑车过来。进入网吧的人都是要登记的,不过仅仅是登记时间,不要什么证件,无论你是什么身份,即使是只狗来溜达也可以。你可以先付钱或后付钱的,到现在基本都是后一种了,所以老板一般都在网吧设一个门防止人溜号,加上窗户都紧闭着,防止暴露有人通宵在玩,整个网吧就显得有点阴暗了,当然对我来说这比起在这里得到的快乐来说算不了什么,阴暗很符合当时网吧所处的地位。老板们对我们的出现总是非常高兴的,那时网吧可是个先锋产业,基本是稳赚不赔的买卖,由我们这些人烧钱,自然发展迅速,连某些只有10台机器的都在自己家开了店,还出现了网吧N条街,真是相当繁荣。我特地在地理课上画了一张网吧地图,一共包括了32家网吧,描了5张分发给朋友,不料被复印传遍了很多人手里,以后在网吧路上有不少同路的和我打招呼。

  每个黄昏,你要找我的话,我肯定是在网吧里,要么就在去网吧的路上。一般当我踏入店门,就会闻到一股淡淡的电脑特有的金属味道。这时听见开门的伙计把头微微抬了起来,两眼刷刷两下确定这伙人不是来找茬闹事的,就拿出几块号码牌子,恭谨的递上。我们也马上接过,迅速找空的机器。一般都是有成果的,毕竟像我们这么早就来的并不多。坐定,松了口气,祈祷这次能把某某老家先探到。那时我们联的基本是帝国、红警、星际还有雷神之锤,特别感到星际的剧情非常不错。平时都是在学校老师管教这个不行那个不对,在家里父母会跟你啰嗦,我们这些学生每天还要不到6点就要起床晚上12点才能睡,而在游戏里你就是主宰这个世界的神,这感觉真的很会让人上瘾。

  定了一下,我操起鼠标,狠狠点击了那个红警图标,刚进入,就有约定的朋友嚷嚷:“我来开地图,进我这个版子。”然后就开始真正的战争。屏幕上派个兵探路后,就等坦克海去淹他了。我脸上不时映称着屏幕发出的红的蓝的光,那时就好像忘了一切烦恼,好像这个世界就只有我和对手的存在,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。作业,老师,学校都消失了,几乎完全溶入了这个虚拟世界,感到一阵快意。

  到了5点,网吧就像夜市到了半夜开始热闹起来了,店门吱哑的频率明显增多了。过了不久就听有人抱怨连线速度慢了。我抬了抬手看看表,5点40左右就该走了,我可不想让家长起疑,否则他们就会在你耳边念紧箍咒了。“我走了。”“这么快呀,明天继续哟。”我快步穿过一排排电脑椅子,直奔柜台结帐,一般富裕的话就啪的一声,排出一张十元,柜台后面就探出一只手,飞快的将牌子和钱收了进去,接着就递出几个硬币。我推开门,向家走去,一切又都回到了原点,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。

  初三那时正好开始所谓的减负,放学比以往早了,可以多玩半个点了。毕竟回去也没有什么事情干,除了学习。不少人也逃了三大主课的任课魔头补习,人要是多得话,就等老师第二天找他们聊天谈心了。当然还有不少不怕死的前仆后继。据说那个时候治安情况好了不少,许多喜欢“拗分”的流氓也不知去向了。

  接下来的中考就很平常的过了,只是由于分流的关系不少人提前毕业,从此断了消息,令我有点可惜。现在想想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似的,就这么走过来了。

  到了高中,渐渐就有通宵的概念了,因为直接结算一晚上较便宜,还可以顺便利用去之前的空隙把作业完成,其中也结识了不少死党。如果决定好通宵的话,就等十点出发了,一伙人在种种借口下,骗骗家长出来了,聚集在一起奔向网吧,一直到迎接新的一天,通宵玩的就是热闹,大家脱下学生的面具,在一起快乐地历险真的很惬意,不过更多的时间,是我单独一人投入游戏中的世界,网上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样,想找一个同伴很容易,但我却不时感到空虚。

  不久,正统一点的网吧都开始供应食物饮料了,我那里基本就是增设了一个小卖部。柜台也开始从单单结帐到融合了消费的功能,后面一排的方便面种类比超市还要全,同时还有不少卖饮料的,热茶叶蛋的走来走去。一般凌晨2点是人最饥饿的时候,要来一份面,利索的拆开后,加入开水,就开始哗啦哗啦开动,一边继续我的无尽旅程,感觉自己基本上都快成方便面的美食家了。

  记得当时大菠萝2是最好的通宵理由了,一伙人都怀有各式各样的充足理由、共同的目的来找那个魔头发泄郁闷,于是一路上砍怪的噗哧声就不绝于耳,上演着各种剧本,有悲剧性也有戏剧性的,偶尔找到不错的金色套装也会叫两声,让大伙看看。一般晚上开始抽烟的人多了,不久就开始弥漫开来,仿佛到了一个烟雾缭绕的地方,空气就变得有点差了,玩得稍微久点,身上就会染有一股浓烈的烟油子味道。那时,方便面,烟味,键盘鼠标的击打声构成了我的一半的生活,无论什么时间只要能摆脱掉一会身上的压力,我都会利用。高三有一段时间我都疯狂投入到cs里去了,随时会死亡的紧迫感,窒息感,那一瞬间把人爆头,一人挑掉三个的刺激,很让我着迷,自然成绩也开始雪崩起来。

  曾经有一刻我真希望真正进入电脑的世界,让自己彻底数字化算了,因为那里才是我的世界。我有时候会想:“或许我自己已经死了,现在的我只是数字所构成的模拟人格……”当游戏时间到了,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,我的灵魂又回到了我的躯壳,毕竟现实还是真正存在于世的。离开网吧时,我一般是不会感到困的,反而有一点兴奋,大概年轻精力旺盛的缘故吧。有不少日子,当我出了网吧,会潜意识地思考着:在游戏中我很富裕但现实中,却发现自己一无所有。

  终于有一天我彻底厌倦了这种日子,从心里感到深深的无聊,那是一种很特别的厌恶,我决心还是继续安心读书,起码这同样可以忘记现实里所有不快的事情,后来也顺利地进了还可以的大学念书,大学校园里的的我,已不那么迷茫。

  回头看看,现在不少过去熟识的网吧大部分不是搬掉了,要么就改成别的店了,不过新的店也开了出来,继续迎客,就像过去一样,没有变多少,依然喧嚣,依然热闹,我现在已经是个局外的人了。现在我偶尔陪朋友去网吧玩,但少年时的对游戏的感动和兴奋却没有了,心里有点失落,但我现在的生活很有意义,每天和朋友讨论题目,打打篮球,以前玩游戏得的背疼也没有了。并且,我现在已经不在逃避现实了,未来是怎么样的,由我自己把握!